美国东部时间4月8日晚间,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(CBP)更新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规定。
根据公告CSMS646876964,自美东时间2025年4月9日凌晨0:01起,进入美国边境的中国(包括香港和澳门)商品货物,除特定豁免的商品外,将适用84%的进口关税税率,替代之前34%的税率。

这表明美国正式公布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新加征50%的关税。叠加2月4日和3月4日征收的20%关税,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合计为104%。

不少人直呼特朗普“疯了”!但疯归疯,但理智还在,仔细观察会发现,特朗普在加增关税的同时,还公布了一份长达 22 页,包含近千种产品的关税豁免清单,其中包括能源产品、多种矿产、能源和制造业使用的化学品,以及钢铁和铝、铜金属。
据悉,这些豁免的产品价值巨大,涵盖了 2024 年全球 6440 亿美元的进口商品。其中包括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 1850 亿美元,以及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 4590 亿美元(基于2024年的贸易数据计算)。

白宫行政命令截图
根据白宫发布的行政命令,以下商品将不受“对等关税”约束:
1、食品、药品及人道主义物资(依据《美国法典》第50编第1702(b)条);
2、已受《232条款》约束的商品:钢铁、铝材、汽车及零部件;
3、战略性商品:包括铜、药品、半导体、木材;
4、未来可能纳入《232条款》审查的商品;
5、贵金属(如金条);
6、美国国内无法获取的能源及关键矿物。
此外,以下商品也享受关税豁免:
1、在途商品:
在关税生效前已装载运输且在生效后进入消费的商品;
2、美国本土成分占比高的产品:
若产品美国本土成分占海关价值的20%以上,仅对非美国部分征税;
3、加拿大和墨西哥产品:
①符合美墨加协定(USMCA)的商品:0%关税;
②非USMCA商品:25%关税;
③非USMCA能源/钾肥商品:10%关税;
④若未来相关命令解除,加拿大与墨西哥对美出口的非USMCA商品将默认适用12%关税。
仔细分辨这些豁免的类别,也能发现一些猫腻:
1、矿物类
豁免美国无法自给的能源及关键矿物,如稀土和石墨。美国约80%的稀土需求曾依赖中国进口,而中国在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,两者均为现代产业核心资源。
2、特定产品
铜、药品、化学品、半导体、木材制品、纸制品、金属等:药品类如感冒药、维生素、抗生素等原料依赖中国供应,豁免关税可推动企业从原料药向制剂领域升级;
半导体产业虽由美国主导高端芯片制造,但依赖全球供应链,尤其是中国的关键材料(如硅化合物、特种半导体掺杂剂);
金属类已受第232条关税约束的产品(如钢铁、铝制品及其衍生品、乘用车、轻型卡车和汽车零部件)豁免关税;
锂、钴、镍等电池材料(中国优势产业)豁免关税,将直接打开美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市场。
3、信息资料产品类
包括出版物、影片、海报、唱片、照片、缩微胶片、磁带、光盘、艺术品及新闻通讯稿等。文化产品关税豁免有助于推动美国文化软实力输出。
4、美国成分占比高的产品
若产品美国成分占海关申报价值20%以上,仅对非美国成分征收对等关税,体现对本土产业的保护导向。
示例:总价值100美元的产品中,若美国成分30美元、非美国成分70美元,则仅对70美元部分计算对等关税。
那美国整这份清单,到底是图个啥?其实目的显而易见。
第一,半导体、药品、能源矿产,这些可都是关键物资,豁免了关税,供应链就稳了。但电动汽车电池等高科技产品仍受其他关税约束,这又是为啥?可能是想借此施压,让相关国家在某些领域让步。
第二,食品、药品这些人道主义物资被豁免,木材制品、金属产品也获豁免,这都是为了缓解通胀压力,避免基本生活成本飙升。毕竟,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,政府的日子也不会好过。
第三,对华商品关税大涨,但药品、半导体等关键商品被排除在外,这既是对华施压,又留有回旋余地。加拿大能源产品仍缴10%关税,但符合USMCA规则的商品享0%待遇,
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将164项产品的301关税豁免有效期延长至2025年5月31日,涉及家具、蜡烛、医疗用品等商品;14项太阳能制造设备相关豁免(如硅生长炉、钻石线锯等)同步延期至同日。出口产品需同时满足本次豁免+301豁免两类豁免条件,方可免缴两种关税。
输入口令“豁免清单”
即可免费下载
对等关税豁免清单+301关税豁免清单
比较有意思的是,此前特朗普多次表示“无豁免”,这次又推出了这么长的一份关税豁免清单,这对中国来说,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短期看,药品、半导体等关键商品豁免,稳定了中美贸易预期。但长期看,稀土等战略物资依赖难解,得加速多元化供应链布局,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。
国际局势变化无常,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政策问题,出口企业特别是涉美企业,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、发挥自身竞争优势、找到自身国际市场定位的全球化道路,一味的应政策而动恐怕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了。
1、美国不是问题的答案,但全球化是,每个企业都应当妥善考虑自己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性和时机,不错过机会。
2、一切战略的根基是企业自身的产品或体系,这也是核心竞争力。
3、解决涉美问题的关键是降低对于美国市场的依赖,毕竟,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4、应当不断增强财务测算和风险预估能力。
以上内容观点均来源于网络
官网通知部分截图